建築詩人王大閎辭世 設計國父紀念館認清「建築是政治工具」


國父紀念館的設計者王大閎,28日晚間7點於睡夢中辭世,享年101歲。有「建築詩人」美譽的王大閎,出生於北京,成長於蘇州及南京,是首任外交部長王寵惠的兒子,也是華人第一代最早接受西方現代建築洗禮之人。

王大閎1917年7月6日初生在北京,成長於上海、蘇洲。隨後在1936年就讀英國劍橋大學建築系、1941年進入哈佛攻讀建築研究所、1944年受美國雜誌《室內》邀約,發表作品《城市中庭住宅》(The Atrium Town House),來台後,以公共建築設計為名,更在2009年獲國家文藝獎。

王大閎建築作品-國父紀念館。(圖片取自於交通部觀光局)

「建築是社會政治型態的一部分。由羅馬城廢墟的配置,我們就可以看出當時帝國政治組織的整個型態,因為那時代的公共建築極度的莊嚴華麗,就輕易地暴露了它存在的理由,象徵凱撒的威力。事實上,任何一個時代的公共建築,不論是古羅馬的圓形劇場或當今美國的露天運動場,龐貝的溫泉或維也納的歌劇院,封建時代的碉堡或民主制度的會議廳,它們的用途是相同的,都是我們社會政治機構內不可缺少的一部份」-王大閎〈建築是政治的工具〉,《銀色的月球》

王大閎的職業困境都與當時社會的公共建築有關,早在1961王大閎就曾贏得故宮博物院設計權,最後卻被評審委員之一黃寶瑜奪走。銘傳大學建築系專任助理教授徐明松認為,當時王大閎的故宮設計,倒傘狀的混凝土屋頂洋溢現代風格,因此被認為不夠「中國」。

在歷經故宮設計未成、國父紀念館設計的妥協後,王大閎雖還是盡心於建築設計,但轉而專注內心寫作,包括1966年譯寫王爾德的《格雷的畫像》,名為《杜連魁》、英文科幻小說《幻城》、設計登陸月球紀念碑等,可惜月球紀念碑並未在生前完成,是王大閎最大的遺願。

徐明松認為:「逃離建築並在文學的世界裡獲得救贖是王大閎職業生涯後半段的選擇,王大閎畢竟仍像中國文人,優則仕退則隱,未選擇其他的工具對抗社會。」

「忠實有如一個畫家只畫一幅傑作,那是他缺乏想像力和自認無能。」-王大閎譯寫《杜連魁》

1966年,王大閎譯寫王爾德的「格雷的畫像」,背景改成1960年代的台北,書名為《杜連魁》,這句話不僅是對於建築藝術的觀念,更透露著他對愛情的註解。

而王大閎的第二次婚更曾上新聞版面。1955年,37歲的王大閎認識了第一任妻子王美惠,但婚姻卻只維持了10年。壓倒婚姻的最後一根稻草,是王大閎與家中未成年的女僕的婚外情事件,1964年9月27日,報紙以斗大標題登出「王寵惠兒媳 訴與夫離婚」,文中指王大閎之妻王美惠以「與人通姦」為由,與王大閎進行離婚訴訟。隔年,王大閎與小他30歲的情人步入禮堂。

登月紀念碑成遺願

王大閎兒子王守正提到,王大閎最大的遺願就是未能完成登陸月球紀念碑。登陸月球紀念碑的創作,源自王大閎的太空夢,1967年王大閎就完成登陸月球紀念碑設計案,1969年阿姆斯壯左腳踏上月球第一步後,「登陸月球紀念碑」隨之完成最後設計。

高252.71呎的純白紀念碑,象徵月球與地球之間的最大距離252710哩,紀念碑由兩片高窄的碑塔組成,內部圍成一間紀念堂,灑落的陽光來自上方一道直直挑空至頂部的窄縫,創造出有如教堂般的肅穆。

紀念堂的另一個功用,是一個小型的藝廊。兩側的曲面牆上,各有巨型浮雕一幅,一邊為嫦娥奔月,另一邊為后羿射月。一陰一陽的畫面,體現中國人自古以來對宇宙的遐想所產生的神話故事。

王守正表示,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學會有意推動完成登陸月球紀念碑,希望藉由後人的力量,完成王大閎生前的夢想。而原定要在6月出版的「世紀王大閎」新書,也因為王大閎的辭世暫緩至7月。

更多上報內容:

【影片】拔生命維持器前一天 美腦死男童奇蹟康復

《大家論壇》美朝視角:川金會註定失敗 「利比亞模式」惹禍




檢視相片
資料照片:圖為金正恩2011年出席父親金正日喪禮(AP Photo/Kyodo News, File) JAPAN OUT, MANDATORY CREDIT

北韓的領導人金正恩,昨日哭了。

只是,他並不是因為「川金會」的一波三折、命運乖戾,而流下男兒淚,也不是如同過去,聽到父親大人的名字,而潸然淚下,更不是因為北韓人民長期生活在困頓環境中,而潸然淚下,他是因為了改革不順,無法實現強盛國家,而焦急落淚。

實現偉大強盛國家,一直是北韓勞動黨洗腦人民的主要法寶,也是金氏家族長期統治的重要基礎,而發展核武及長程導彈,則成為守護民族大業的一把利劍,如今為了實現南北韓對話,北韓不得不宣布暫停導彈試射,也為了達成美朝對話,不得不關閉豐溪里的核實驗場,如今在六月「川金會」的在即下,北韓勢必要對廢核提出更多的保證與承諾,而北韓核武政策的轉向,也讓金正恩不得不流下男兒淚。

之前,由於北韓對舉行「川金會」態度的反覆無常,外界大多認為金正恩對美朝對話似乎是意興闌珊,但在川普使出殺手鐧,宣佈暫停「川金會」之後,卻引起北韓的焦慮與不安,金正恩不但派出左右手金英哲訪問美國,為612日的美朝對話鋪路,也要再次利用上海合作組織召開的機會,再次訪問中國大陸,與習近平、普丁進行中俄朝三邊對話。

由此可見,北韓想要促成「川金會」的意願似乎是遠高於美國,畢竟「川金會」已成為北韓解禁國際經濟制裁的唯一解方,也是北韓操弄美中俄大國外交的唯一場域,一旦「川金會」破局,北韓將再次被國際社會孤立,也失去與中國大陸討價還價的籌碼。

只是,「川金會」並非一場免費的午餐,川普也不是吃素的,北韓必須要支付高額的門票,在棄核的問題上作出具體的時程與承諾,而美國為了促成「川金會」,已經表明北韓並不適用「利比亞模式」的棄核方式,也不必依循一次到位的廢核進程,在美國立場的退讓下,就要看北韓如何對廢核作出具體、可行性的政治承諾,而中國大陸也支持北韓棄核的政策,在國際的強大壓力下,讓強人金正恩都要不自主的流下眼淚。

而另一個對「川金會」感到忐忑不安便是南韓,自從今年初利用平昌冬奧搭建兩韓對話的平台,不但讓北韓重新回到國際社會,也讓南韓再次找到國際舞台,文在寅一直以美朝調人自居,穿梭在美國與北韓之間,而之前當「川金會」宣佈即將破局,讓南韓有如熱鍋上的螞蟻,因為這不但證明文在寅對金正恩並無任何政治影響力,也再次印證中國大陸對北韓的影響力是遠大於南韓,而為了證明南北韓同屬大韓民族的牢不可破印象,文在寅使出渾身解數,硬是將六月「川金會」擴大成為美朝韓的三方對話,讓南韓重拾在朝鮮半島問題上的話語權。

只是,棄核並非一蹴可幾的,也不是一次「川金會」就能夠解決的,而必須要經過長時間試煉,過去為了要讓伊朗完全解除核武設施,都必須要歷經五年的時間,何況是核武發展進程比伊朗更加先進的北韓,有人預估必須要花費十年的時間,而這不但考驗著美朝彼此的政治信任,也考驗著美國的戰略耐心。

由此可見,六月「川金會」的再次復活,那是美中朝韓之間政治妥協下的結果,北韓想要利用「川金會」尋求美國對維持金氏政權的保證,並鬆綁國際間對其經濟制裁,而美國則想要利用「川金會」來作為抗衡中國大陸的政策工具,也維持美國在朝鮮半島的主導權,中國大陸則利用「川金會」來再次顯示其對北韓無可撼動的政治影響力,南韓則是利用「川金會」的舉行,來作為幕後的最大功臣。至於,「川金會」是否會有任何成果,似乎也不再那麼重要了。

金正恩哭了,也許那只是幾滴鱷魚的眼淚。

檢視相片

★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少了昆伯擋子彈 豬隊友怎麼辦?
殺人案頻傳 邱太三部長會繼續拒絕執行死刑嗎?
勇敢是 永遠對「不好」笑著說還好還好
一路讓人刮目相看的臺北女生,在倫敦成為「谷歌人」
反思斷交潮 建立「中華民國第二共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Yahoo奇摩提供給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所有言論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並經作者保證文章內容並未侵犯任何人之權利或違反相關法令。

【Yahoo論壇】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



本文來自: https://tw.news.yahoo.com/%E3%80%90yahoo%E8%AB%96%E5%A3%87%EF%BC%8F%E8%94%A1%E5%A2%9E%E5%AE%B6%E3%8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rppgrzdmn6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